近日配资网官网最新信息,QuestMobile发布的《2025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》显示,上半年全网用户月均单日使用手机时长逼近8小时。随着用户对手机的高频依赖,使得续航能力从“加分项”转变为“必选项”。各价段手机续航能力的比拼,已经不仅限于电池容量的提升,电池材料、低功耗芯片与AI协同等方面正在协同发力,续航技术的突破已成为手机厂商抢占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那么,2025年哪个品牌的手机续航能力更具优势呢?
国产机型全价段推进电池容量升级
手机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的重要品类,更新迭代速度较快,电池容量也在逐步创造新高。根据统计,今年以来上市的62款主流机型中,8000mAh及以上机型已出现4款,7000mAh至7999mAh共17款,6000mAh至6999mAh共21款,5000mAh至5999mAh共12款,4999mAh以下机型共8款。其中,中高端机型手机容量上限较高,旗舰机型则综合考虑续航、性能与外观的平衡,电池容量的提升较为稳健,低容量段机型主要以海外品牌为主,苹果17系列国行版四款机型均低于5000mAh,三星S25系列三款机型也处于这一区间。
制表: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图注:2025年上市主流手机机型电池容量分布情况
从电池容量来看,国产手机品牌已在全球范围内达到领先水平。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的《全球手机机型销量追踪报告》显示,2025年5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平均电池容量已达到5418mAh,同比增长11%。
图源:Counterpoint Research《全球手机机型销量追踪报告》
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,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,中国市场始终维持着较高的平均电池容量。而过去数月,随着硅碳电池的采用率不断提高(特别是在仅限国内销售的机型中),差距已进一步扩大至518mAh。
制表: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图注:2025年上市各价段主流机型电池容量统计
从各价段手机来看,中低端市场成为大容量电池布局的重点领域。今年4月,荣耀Power首次将中端机电池容量提升至8000mAh,并宣称可支持25小时长视频播放;荣耀X70则进一步将容量提升至8300mAh,达到业内量产最高水平,介绍称可持续亮屏使用18小时,刷短视频27小时;vivo旗下子品牌iQOO推出的iQOO Z10 Turbo+,搭载8000mAh超薄蓝海电池,据官方信息显示可实现“充电9分钟,王者3小时”;vivo Y500也实现了8200mAh超大容量,官方数据显示其可实现21小时连续导航,或是53小时通话,国补后售价仅为1189元起。这种高性价比大电量高续航的产品将有助于满足某些特殊场景需求,如外卖骑手、户外直播等。
图源:荣耀官网
旗舰机型中,最新上市的小米17系列标准版配备7000mAh电池,17pro MAX版为7500mAh,雷军现场介绍时表示,小米17续航是iPhone17的两倍,称其是“小尺寸续航”之王;根据多位数码博主爆料,即将上市的荣耀Magic8系列将全系搭载7000mAh及以上电池,预计将于10月15日正式发布。国产旗舰机型电池容量正逐步突破7000mAh。
苹果iPhone 17系列未正式公布电池容量,但经机构拆机检测显示,较前代有所提升,iPhone 17 Pro Max测试容量为4823mAh,已是创下苹果手机电池历史记录,但是上一代iPhone 16 Pro Max电池容量也已达到4685mAh,提升幅度仅为2.9%。而三星的三款S25系列机型电池容量均处于5000mAh以下,电池容量也已落后于国产品牌。
折叠屏机型受限于工艺难度,容量提升相对稳健。vivo X Fold5以6000mAh领先,OPPO Find N5、荣耀Magic V5分别达5600mAh、5820mAh,对比2024年上市的双折叠普遍处于5000mAh水平有明显提升;三折叠的华为Mate XTs虽受10.2英寸三屏态限制,仍实现5600mAh容量,与上一代保持一致。
近两年开始流行的小折叠手机中,对手机工艺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,但电池容量也较上一年的主流机型均提升500mAh左右。如小米Mix FLIP2、荣耀majic v FLIP2 分别提升至5165mAh、5500mAh。华为Pura X电池容量虽仅为4720mAh,但也是首款“阔折叠”手机,电池容量相对较低或许是受新品工艺影响。
值得关注的是,真我 realme于2025年8月发布了一款电池容量为15000mAh的概念机型,据称续航能力可达5天日常使用或50小时视频播放。真我 realme 副总裁、全球营销总裁、中国区总裁徐起近期回复网友时还透露,有一款搭载10000mAh级超大电池的新机可能在明年年初上市。这也表明未来手机电池容量上限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
材料与工艺创新,提升电池容量上限
续航能力的提升得益于电池技术的系统性突破,材料升级与封装工艺创新成为关键因素,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也指出,国产手机电池容量能持续实现增长的原因是碳硅负极电池的应用。碳硅负极电池具备更高的电池密度,可在相同物理尺寸下实现更大的电池容量,同时也能支持更薄的机身设计。
真我 realme公布的15000mAh概念手机中,搭载电池为全球首个100%硅负极电池,能量密度达到1200Wh/L,较传统硅碳负极电池提升超过30%。通过高容量正极材料与固体电解质的组合,储能能力达到传统硅碳负极电池的1.3倍以上。
图源:真我手机官方
实际上,在量产机型中,硅负极材料的应用已经逐步普及。荣耀Magic V5搭载行业首款量产25%高硅电池,在8.8mm的机身内配备6100mAh电池,能量密度达901Wh/L;红米Turbo4 Pro采用10%高硅负极材料与极塑封装技术,7.98mm机身内实现7550mAh容量,实测重度使用可坚持1.8天。小米17系列搭载的“金沙江电池”含硅量提升至16%,小米17Pro系列还配合首创的L形封装异形叠片技术,在保证性能和工艺的同时实现容量突破。
图源:小米官微
封装与结构设计的优化同样发挥重要作用。荣耀X70的8300mAh电池采用独创的三明治封装结构,在缩小16%体积的同时,实现电池容量跃升,改变了“大电池必然厚重”的固有认知。iQOO Z10 Turbo+采用了蝶翼堆叠方案,将8000mAh大容量电池拆分为两块异形电池,沿主板轮廓弯曲排布,节省了15%的空间。
半固态电解质技术的商用进一步拓展了电池适用场景。vivo Y500首发的8200mAh蓝海电池引入半固态电解质,解决了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衰减问题,并提升了整体续航表现。电量耗尽后,手机自动进入“微电精灵”模式,支持紧急通话和关键信息显示。
技术融合成趋势,续航竞争多维展开
当前,手机续航竞争已进入“技术融合”新阶段,快充升级、软件优化、AI调度等多维度技术正在协同发展。
快充领域中高功率充电器正在逐渐普及。中端机型iQOO Neo10 Pro+、iQOO Z10 Turbo pro、真我 Neo7x GT7 Pro竞速版充电器功率已达到120W;旗舰机型也普遍支持100W快充,据称小米17的100W有线快充30分钟可充至80%,此外,多数手机还支持无线充电和双向反向快充。
制表: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图注:2025年上市主流手机有线充电器功率分布情况
芯片技术的优化从功耗控制端提升续航表现。芯片层面,最新发布的骁龙8 Elite Gen 5采用3nm工艺,相比前代产品,CPU 性能提升20%,能效提升35%,整体功耗降低16%;联发科天玑9500也进行了能效进化,其超大核功耗相较上一代X925峰值性能下降低55%,多核功耗降低37%;同时,引入全新动态调度技术和动态电压调节机制,能够根据任务需求智能分配用电资源。
图源:高通官网
AI技术在续航优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。魅族Flyme AIOS2 的晶核能效引擎通过AI全链路优化,重度使用场景续航可提升30%;OPPO ColorOS 16的潮汐引擎配有“芯片级动态追帧技术”配资网官网最新信息,通过软硬芯协同预测渲染需求,动态调整芯片算力供给。重载场景流畅稳定性提升37%,功耗降低13%。此外,通过智能资源调度与存储优化,可以确保系统6年使用后仍能保持持久流畅,兼顾高性能与长续航的同时,还可实现长久使用。
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