贫血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类症状,其成因多样,常见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巨幼细胞性贫血、失血性贫血、溶血性贫血及地中海贫血等。贫血程度一般依据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划分: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但高于90g/L属轻度贫血,60–90g/L之间为中度贫血配资之家论坛,低于60g/L则为重度贫血。
贫血三项检查包括叶酸、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,通过这三项血清学指标可全面评估贫血的原因和类型,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。
叶酸作为一种水溶性维生素,也称维生素B11或蝶酰谷氨酸,在体内参与多种化合物的生成与代谢,对蛋白质合成、细胞分裂和生长起关键作用。血清叶酸检测的主要临床意义包括:辅助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。叶酸不足会影响DNA合成,阻碍细胞核正常分裂与成熟,导致红细胞体积增大,发生巨幼变。
识别摄入不足或需求增加的情况。人体每日需叶酸约50–200μg,其体内储存有限且易因烹饪损失,在需要量增加(如妊娠、婴儿期、恶性肿瘤)或摄入不足(如酒精性肝硬化)时易出现缺乏。
展开剩余61%判断吸收障碍,如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或短肠综合征等疾病会影响叶酸吸收。
用于贫血病因的鉴别:恶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叶酸水平可升高,而缺铁性贫血、慢性炎症或肿瘤所致贫血则叶酸通常正常或略高。
维生素B12,又称钴胺素,是维持造血和神经系统健康的重要营养素。其血清测定临床意义包括水平降低和升高两种情况。
降低常见于:巨幼细胞性贫血,因内因子缺乏致使吸收障碍,影响红细胞分裂;慢性胰腺炎,因胰蛋白酶缺失影响维生素B12释放与吸收;卓-艾综合征,小肠内pH下降阻碍其吸收;某些药物如新霉素可干扰吸收;其他如妊娠、慢性肾病、糖尿病等也可引起缺乏。
水平升高则多见于白血病(因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增加)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、某些淋巴瘤、肝脏疾病及其他恶性肿瘤。
血清铁蛋白是反映体内铁储备状况的关键指标,对缺铁性贫血、铁过载及营养评估具有重要价值,同时也是一种肿瘤标志物。其临床意义包括:
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,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蛋白显著降低(<12μg/L提示贮铁耗尽,<50μg/L可能提示缺铁);再障和地中海贫血时则通常正常或升高。
在慢性疾病(如感染、炎症、结缔组织病或肿瘤)所致贫血中,可表现为血清铁降低而铁蛋白正常或增高。
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再障、白血病或淋巴瘤可引起铁蛋白水平上升。
恶性肿瘤如肝癌、肺癌、胰腺癌等也可导致血清铁蛋白升高。
石家庄慈爱中医院温馨提示:对贫血的深入认知、精准的实验室评估与科学的临床干预配资之家论坛,不仅是纠正血红蛋白数值的过程,更是帮助患者重获健康与活力的重要途径,体现了现代医学在诊断与治疗层面对个体生命的深切关怀。
发布于:河北省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